
时隔四年,《主持人大赛》再度回归了央视荧屏。
与其它诸多地方媒体形成区别,央视出品,必属精品。这里所说的精品,不仅仅指制作上的精心,舞台上的精彩,服装、灯光、道具上的精致,更多的则是它彰显出来的一种精气神。
如此,才能产生出跨越时空的效力,时隔多年,依然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。
主持人大赛,由央视创办于1988年,这档节目显然不同于如今众多所谓的综艺。它诚然会给大众带来欢乐与笑声,但这样的氛围的建立,并不依赖于激发观众的激动情绪而产生娱乐效果。通俗来说,它通过选手个人风采的展示、综合素质的呈现,带动场内外热烈气氛的形成。
因此,它是以知识建构为核心,在引发智识回应的基础上,拉动大众的情绪价值,从而达到一定的娱乐效果。
这样的“娱乐”效应,更具一种附属性质,它需要大众沉下心来,调动自己的审美意识与知识储备,在此基础上激发出一定的兴致,当与在场选手达成某种智力上的“合谋”后,便发生愉悦的心灵感受。
在这样的一个碎片化的泛娱乐时代,这种形式的“综艺”节目,即是一种对传统的回归,又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。
与以往相比,《2023央视主持人大赛》也有了新的改变。比如,与四年前的《2019央视主持人大赛》不同的是,本届大赛将打破新闻赛道和文艺赛道的“壁垒”与隔阂,更注重多角度、多视域对选手予以考察。而这样的考察,必然意味着对选手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。
最终进入电视比赛阶段角逐的共有60名选手,在大赛开启后的第一阶段,将有一半选手遭遇淘汰。
具体而言,60位选手经过抽签确定所在场次,每个场次有十二位选手出场,在经过每位选手3分钟的个人展示和9秒的即兴考核后,成绩排名在前6的晋级,后6位的选手则全员淘汰。
这样的颇为“残酷”的赛制,也给评审团带来了很大的压力。
评审团由专业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团共同组成,两者打分的综合,即是选手最终的成绩。
在《2023央视主持人大赛》中,主持人团队也发生了变化,曾在四年前担任点评嘉宾的董卿不再加盟本届节目,而尼格买提主持,康辉、撒贝宁担任点评嘉宾的阵容,也必定给本届主持人大赛增光不少。
